《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时间:2024-07-17 17:44:3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颇具争议的影片。有人厌恶它的矫情,有人喜欢它的梦幻。

在我看来,能打动人的便是一部好作品,可以从1900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我不知道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或许只是对生活多了某些感悟。我反复回放1900留给他朋友的最后话语,一遍遍地听,试图去寻找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到最后,我仍然是似懂非懂。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一个年代,1900。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爱上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而他最后选择的却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他无法驾驭。

1900或许代表着一种理想,代表着多数人,他们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悲伤。

相较于1900,我们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的。这个世界的意义在于“传承”。它像一个游戏,每个人都是其中的玩家,而任务,却是如何使这个游戏永远存在。学习,工作,结婚、赡养,繁衍……抛不开的责任令前行显得缓慢而艰难。我们的人生对于整个游戏而言,存在的很短暂。也唯有越短暂,这个游戏的运行时间才会越长,才可能,“永不结束”。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获得永生,自由。

大多数的我们,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虽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也会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温情,那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对我而言,“外面的世界”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相较1900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我们勤恳、踏实。从单纯和执拗开始,变得圆滑,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记得,这种种妥协,是为了在这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而天才心灵第一,生死次之。很多人说这是悲剧,我却认为这是1900的追求,他热爱船上的生活,那里是他的世界,离开这里,生活就不是他的了。

被炸毁的前一刻,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钢琴的声音,干净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伟大的弗吉尼亚号孕育出了这个不可一世的天才钢琴师,决定下岸的时候,他的心是坚定无比的。可真正看到了那一刻,他却退缩了。城市中各种各样的琳琅满目,令他畏惧、退缩,只想等待在自己那有限的天地里。船已破败不堪,只有他仍然坚守着,最终与它一起,走向灭亡。

或许正是这样,每个人,这一生,都有自己下不了的船。

再见了,我的钢琴师。

你走了。

而我,此生未完……”

我是想说,你为啥下不了船,你拿的是毛宁老师的旧船票,登不上别的客船啊?哈哈。

《海上钢琴师》大约是我在初二时候看的电影,它和《天堂电影院》、《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并称为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是每一个影迷必看的电影系列。那时候看这三部曲真的是迷迷糊糊,懂了什么,好像又不懂是个什么,唯一理解的是 《密西西比里的美丽传说》,毕竟处于青春期看青春期视角的电影。

当年看《海上钢琴师》的时候,这是一部有点点奇幻色彩的故事,一个弃婴在船上成长为一个钢琴大师1900,虽然是个神奇的人,但他有他的烦恼,面对心爱的人却不能和她去新大陆,面对身负名气却有未知的赞赏与挑衅,当他可以开始新的生活时,却选择回到原来的那条船,和他共存亡。

属于1900的欢乐时光。

在狂风暴雨中,摇摆不定的船舱大厅内,1900淡定的弹着琴,而影片的斗琴桥段也十分经典,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还有致敬过,一根烟,一个带假发的贵妇,整段戏份酣畅淋漓。

大海是蓝色的,蓝色代表着孤独,没错,1900就是孤独的,他对于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养父、朋友、恋人,他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但就是因为这份孤独和不完整造就了他敏锐的艺术天赋,所以沉浸在钢琴的世界里时,影片采用了暖色调,那时的1900是快乐的。

大雨哗啦啦。

对于最后是否下船,我的朋友是希望他有新的生活的,但我却是相反意见,原因是“不习惯”。1900看惯了大海和一波波带着希望和欢乐的乘客驶向新的生活,当他比赛之后,再看到城市支起的烟囱,他看到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物欲横流的世界,他为了保持他的纯粹,宁可把自己的天赋绑在船上共存亡,也不愿去寻找他的爱人。有人说这样的结局未免太不圆满,如果1900真的要圆满他随时都有机会下船找他的恋人,然后电影结束,但就是这样的残忍才让我们看到了与众不同的1900,他的那份潇洒和纯真。

1900准备下船。

我不想进行太多的说教,什么在俗世要洁身自好之类的,我只想说每个人都有追求,为了自己心里的那点东西,你可以不像1900那样狠心去割舍一切,但你是否有原则的,为自己的内心留一片净土,不妥协。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 ……此处隐藏8708个字……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历史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海洋与中华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回忆在脑海缓缓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温暖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今天在家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电影讲述的是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一艘豪华的游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最后这个孤儿被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并把他取名为1900。后来等他慢慢长大之后,人们本来想把他送到孤儿院去,但是她却忽然间消失了,等再一次找到的时候,他却无师自通地显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从那以后他就成为了这艘豪华游轮的演奏家。他不仅在那些头等舱里面,给那些贵人弹奏钢琴,他也给那些穷人弹奏钢琴,他的音乐真的是绝无仅有的,每一个听过他演奏的人全部都被他深深地打动,但是他永远只在船上演奏,他从来都不曾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他仍旧是没有为了爱情而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他曾就在那艘船上演奏,就有他自己的音乐,最后船毁了的那一天,他也陪着船一起葬身海底了。

1900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那艘船,他在船上过完了他的一生。很多人都在说900肯定很孤独,但是我觉得他一点都不孤独。我认为孤独其实是一种主观的心态,并不是说有人陪伴,就一定不孤独。我很喜欢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所谓孤独是在于你的内心是不是拒绝于别人产生交集,如果你跟一群人在一块玩,但是你内心要更感觉不到任何社交的快乐,你不想跟大家一起嬉笑打闹,而是自顾自的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那么就算不是一个人也是一种孤独。

1900在电影中说过一句话,他说钢琴有有限的88个键,而城市里有无数个间,但那是上帝的钢琴,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弹奏。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吧,我认为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是非常的有限的。早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能在这个有限的时间里寻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就像1900一样弹钢琴,那么,这一生就是值得的。如果踏足陆地的话,1900可能会害怕自己会被这个花花世界所迷惑,有了这个东西就会想要另外一个东西去,到了这个城市又想要跑到那个城市,这样的话只有无穷无尽的欲望都在折磨着他,这样的话他还不如在船上这一方小天地做着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1900他就好像把生死置之度外,它有着自己的想法,并按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不被外面的世界所诱惑,勇敢地做他自己,勇敢的走他自己的路。就算他只是在这条船上,就算最后听众只剩下自己,但是他这样子就满足了。其实这样子的他才是不孤独的,只要他内心足够坚定足够丰富,那么他一点都不会感到孤独。反而是那些内心没有目标,毫无目的的人才是感到最迷茫,最惆怅,最孤独的人,因为他们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但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后,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 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起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谢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己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可以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爱情,但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