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观后感

时间:2024-07-10 10:42:17
《长津湖》观后感精选15篇

《长津湖》观后感精选15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长津湖》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长津湖》观后感1

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生命与灵魂,为什么会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奉献给异国的灾难?这种高尚又伟大的情怀,到底从何而来?“是的,中国与朝鲜是朋友啊!唇亡齿寒——朝鲜没了,新中国能长久吗?”爸爸笑着答道,看着五岁的我的好奇的眼睛。现在一想,一定是爱国的精神在支撑着烈士们奋勇杀敌。他们是真的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祖国啊!

1950年,中国第九兵团初入朝鲜。当这些英勇的战士们正沉浸在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中时,需要再一次踏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消息又一次传入了他们的耳边。这些为我们挡风遮雨的烈士们,在当时,到底是抱着怎样的心情步入异国他乡的呢?我想不明白。但是,任何人都清楚,他们如此奋勇、如此拼命地战斗,是为了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忍受着寒冷,端着步枪,在凛冽的寒风中,甘愿化为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的。这种极其伟大和乐观的精神,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全部来自于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于大家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爱国。是的,就是这两个伟大却又十分平凡的字眼,在这些战士们的心中扎了根。当那许多无名的烈士们,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当那许多无名的英雄们在雪地里冻僵时,正是这两个简单的字在他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发扬壮大的时刻。爱国情怀支撑着他们已近奄奄一息的躯体,一次又一次地击败美国的王牌军团,一次又一次取得近乎无人可及的胜利。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同样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才能够对得起七十年前逝去的烈士们的生命和鲜血。中华民族的崛起,已经成为了我们的任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是的,我们一定要如饥似渴地学,吃苦耐劳地做,才会使自己强大,才会使我们祖国的未来强大。身为学生的我们,其实也可以做到“精忠报国”。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算是在为祖国分担。未来的中国,就一定会强大!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寄托在了我们的身上。你,准备好为它而奋斗了吗?

《长津湖》观后感2

10月4日,我们观看电影《长津湖》。这是一场壮怀激烈的战役,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在及其恶劣的环境下,面对着装备精良的美国军队,我们志愿军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打出了我国军威国威。

影片中最让我动容的有两个场面,其中一个场面是:当天晚上,志愿军两个连的战士在高地等待阻击撤退的美军。长津湖当时的气温降到零下40度,志愿军战士穿着薄薄的棉衣,身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他们依然手持武器,双眼炯炯有神地注视着前方。随时准备着歼灭敌人。可他们最终化作了一座座晶莹的冰雕。100多个人的连队,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连被美军称为“常胜将军”的阿克麦瑟,也向我们的英雄们低下了高傲的头颅。他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人,我们永远也无法战胜他们。”是啊!正如毛主席所说:“洋人瞧不起我们,尊严,只能在战场上取得。”

还有一个场面是:在茫茫夜色中,伍连长和战友们反穿着白色棉袄,匍匐在雪地里,身上都背着几公斤重的炸药。第一次行动,美军一下子就打死了三个志愿军战士,还有人负伤了,可是战士们不敢停下来,依然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人又冲上去。就这样,伍连长成功地穿过了美军的阵地,把美军的指挥部炸毁了,可许多战士的生命也没有了。看到这里,我的双手握紧拳头,恨不得要去为志愿军战士报仇雪恨。想想我们现在的繁华盛世,是他们的血肉之躯筑建而成。今天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呢?

作为一名小学生,从今以后,我要加倍努力学习,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要为祖国做贡献。

一场战役打出了百年的盛世繁华。当我走出影院,发现天格外蓝,树分外绿,广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这显眼的自然是那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盛世如你所愿。

《长津湖》观后感3

“世上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被炸死的,有被冻死的,还有被敌人打死的,但是打不死的永远是‘中国魂’!”

——题记

天阴沉沉的,空中飘着零星的小雨,许久未见到阳光了,不免让人心生烦闷。父母提议一起去看电影,我们选择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影——《长津湖》。

故事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抗美援朝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长津湖战役展开。电影真实记录了当时这场战役的艰苦和惨烈,种种悲伤、痛苦、难忘的场景让我应接不暇。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到美国人在圣诞节前夕喝着酒、吃着巧克力、打着牌的时候,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趴在冰天雪地里啃着能隔掉牙的冻土豆,喝着雪化后的冰水。当美国人正穿着皮大衣聊着回家过圣诞节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却有许多人早已冻死在零下40摄氏度的高山上。当美国人开坦克,坐飞机进攻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却只能拿着枪一次次的倒在冲锋的路上。

看到这里,我早已泪流满面,我才理解了爸爸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想哭、想哀、想怒。想哭,那白雪纷飞、尸横遍野;想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想怒,那美国人的自私自利,不顾他国,悍然发动侵略。想想现在还有很多外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而我们的国家和平而强大,真是一种无以言状的幸福。“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街上不知何处传来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顿时倍感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想起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和平不是老天给的,是靠我们一代一代中国人奋斗来的,我从此刻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向上,为将来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

《长津湖》观后感4

今天我和我的好朋邓渊一起观看了长达三小时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这场局势在以后的战争中,起到了扭转局面的作用。成为朝鲜战争的转折,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长津湖》以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志愿者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感人故事。开头伍万里有一段打水漂的情景,他打的水漂十分的好,为以后成为神投手救了他的哥哥伍千里做了铺垫。

而他们赶路的途中,有这么一段情节,让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伍万里在吃土豆的时候,土豆被冻住了,竟然连伍万里的牙都崩掉了,这儿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当时环境是多么恶劣,战士是有多么强大的 ……此处隐藏5984个字……到这个角色牺牲的时候很感动,周围的人都哭了。

还有观众走出影 院依然在痛哭,她说“就是哭的我很心痛。”

当然也有相对理性的观众,认为哭的地方其实还挺多的,她说“主要是有一些比较细节的部分吧,我觉得这部片子有一部分是做戏剧化处理,但也有一部分是极大程度地还原现实历史的事件,战士都像冰雕一样保持着前进的姿势,一直趴在雪地上的那个场景感动到了很多人。”

还有年轻观众说:“哪怕对战术完全没有了解的人,也能一下子看懂它的镜头意图还有战术意图,我觉得这点非常厉害。”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长津湖》片长达到176分钟,接近3个小时,很显然这样的片长并没有成为观众的观影门槛,反而无论是战争大场面还是文戏都得到了首批观众的认可,兄弟情和家国情怀的传递也很合理,让人感动的同时又不会被吐槽煽情,受采访的观众甚至一直哭的停不下来。总结来说,《长津湖》口碑爆了并不意外,因为电影至少在这三个方面太强悍。

《长津湖》观后感13

晚饭后特意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的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炸毁水门桥,切断美军撤退的唯一道路。

我想所有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心灵都会受到一种敬畏和震撼,这是何等崇敬的爱国情怀啊。志愿军战士在面对武器装备强大的美军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冲向敌人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开了一条条血路,战斗的场面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遥望着祖国的方向,他们想家了,但想的是国家。他们的脸上、手上全是冻伤的痕迹,触目惊心,那一罐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罐头大家还互相推让。

当看到平河在战友第一次炸桥失败后,他钻到了桥面上的坦克下方,却被坦克压住了身体,无法点燃近在咫尺的炸药包。他眼含泪水,要伍千里向他身边的炸药包开枪时,我的眼泪怎么也无法控制,真的是泪流满面,戴着的口罩一下全湿了。

为了引开敌机的火力,余从戎站在山顶朝着战士们隐蔽的相反方向奔跑,几架敌机追随着他的身影,扔下了几十发炮弹,他的身子顿时炸的如纸片在火光中飞舞,此情此景我只觉得心在战栗,这是何等的一种情怀啊。

还有噙着女儿照片、开着冒火的履带车冲向敌阵的梅生,那翻滚着的车子被不断炸响的一刻,半截照片在炮火中轻轻飘落,梅生再也看不到可爱的女儿了。

被密集的子弹击中但在坠桥前打中炮弹并炸桥成功的伍千里,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战斗结束时伍万里在报到时说的那句“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我想这个数据再一次撕裂了观众的心。

整部影片每一个场景都感人至深,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如今的和平就是无数这样的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让我们在享受岁月静好的同时铭记历史。

《长津湖》观后感14

异国他乡,鸭绿江前,喋血守山河,军人无悔,见者落泪。志愿军战士们缺少制空权,物资贫乏,装备不足,天寒地冻,是同美军较劲,也在和老天爷较劲。然而最终的胜利还是落在了正义的一方。这不是巧合的幸运,而是历史的必然。

为何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为何强弱对比之下仍威风凛凛,打得美军草木皆兵?

因为志愿军战士虽然物质资源极度匮乏,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是充盈丰厚的。

在影片中,抗美援朝精神实质化,具体化:那种为了小家而奔赴战场的斗争精神,有如因自家分得的“两亩三分地”而拦车入伍的伍万里;为了大家而奋不顾身的自我奉献精神,如装载高温标识弹一去不复返的雷睢生。他们也有超人的勇敢与无惧,过人的朴素智慧和谋略。在战场上,不是一腔热血的冲动,而是有准备有策划的冲锋;不是面对超出己方几倍之敌的胆怯,而是更加有力猛烈的还击。

说到底,志愿军战士身上呈现出的是一种家国信念——是守护与分离的故事,是下一代的和平与这一代出生入死的抉择。

正是这样一种可贵的信念撑起他们的精神大厦,在美军长官有退缩之意,准备撤退路线时,茫茫冰天雪地之中,他们就着冻土豆吞下隐忍,未曾忘却上路时的初心,等待命令致命还击,甚至于出现“冰雕连”这样令陆战一师折服的存在。

影片《长津湖》讲述抛头颅洒热血的战争故事,不回避模糊的血肉与狰狞的尸骨,真真切切地刺激观众感官,让人不忍直视。但当电影以画面的形式冲击心灵,当我们切身了体会到个人视角下战争的残酷性,我们会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崇敬英雄,更加使人觉得“最可爱”不足以赞扬他们,又似乎将什么都说尽了。

纪伯伦曾言:“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当今中国没有战火与硝烟,是上一代人为我们出生入死换来的。有些人按捺不住为前辈们愤恨,但世界大势所趋是为“和平”二字。铭记历史,从来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铭记教训,铭记英雄,传承精神。无论过去,或是现在,还是将来,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世界也永远记得,有这么一群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疆卫土,虽九死其犹未悔。

此后征程,万里蹀躞,不忘昭昭历史,不变行路初心,不改信念之光。

《长津湖》观后感15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感觉家就是一座房子,一个地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假期,跟着朋友一起去看了《长津湖》,这是一部新时代战争影片的高峰之作,三个多小时的时长,没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个小时不足以记录抗美援朝时期先辈的付出,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相信现在很多中国青年可能对这场战役一无所知,课本上也介绍的很少,只是从老一辈回忆中听到,这部电影在国庆期间上映,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无数先烈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当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长津湖》观后感精选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